一毛钱股票网 > 股票开户>有订单,没员工,小型制造企业复工路到底还有多远?

有订单,没员工,小型制造企业复工路到底还有多远?

2020-04-12 21:53:23 企业 员工 疫情

作者:田巧云,新零售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当复工时间不可控之后,我开始认真思考企业的生命线。”


这场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肉眼可见。但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受疫情的影响不尽相同。

譬如餐饮和旅游行业。餐饮业尚可以通过外卖或者“共享员工”等方式暂解燃眉之急,旅游业却因为无法“上线”,而遭受灭顶之灾。

从规模来看,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弱。据统计,3个月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期,也就是说,企业如果能熬过3个月,就算是穿过了生死线。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从管理学的层面提出,“企业是一个人文组织、社会组织”。这一观点直指一个方向——企业的生死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

近日,新零售商业评论特别策划了“越冬者说”系列案例,深入采访了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中的几家中小微企业,探寻它们在这次疫情中的故事,以及所采取的应对之举。这些经验无法完全复制,却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以及信心。

本文为苏州某小微制造企业创始人黄彦的口述,经编辑整理而成。


最近,我的心情可以用一个词形容:百感交集。

一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在媒体上,虽然也看到一些零星的关于武汉肺炎的消息,但压根儿没想到,远在武汉的星星之火,最后会烧到自己的身边。

我的工厂位于江苏昆山,2011年成立,有5名员工,销售额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企业。

因为小,我们公司的每个员工几乎没有固定岗位,而是一专多能。当然,他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每年年底,我都会给员工们包个大红包作为奖金。

2020年的1月18日,我安排了一桌年夜饭。在我们公司,吃了年夜饭就意味着一年已经结束,员工们可以放假回家过年了。

年夜饭很简单,没有高大上的致词,也没有花哨的节目,只是一桌单纯的年夜饭。

还记得那天饭桌上大家都很开心,员工们开心是因为收到了一个比自己预期要大的红包,可以好好过大年。我开心的是,年底前又接了几个订单,这意味着2020年将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二天,员工们踏上了返程的列车,我们全家留守工厂。与此同时,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也越来越密集。

一开始,我还有点不以为意,毕竟武汉与苏州相隔较远。到了22日,我开始有点慌了,一是因为疫情并没有控制住,二是一想到年底刚接的那几个订单,内心更有些焦灼——一旦影响到年后的生产,2020年全年的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除夕前一天,关于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起来。手机里每个微信群都在讨论疫情,新闻真真假假,令人莫衷一是。

直到封城的消息传来,我知道,事情的严重程度可能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包括我。

作为一个企业主,无论企业规模是大还是小,遇到突发事件,首先思考的就是企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我的企业不大,主要生产金属刀具行业常用的设备和磨料,在细分行业里还算不错,业务也正呈上升趋势。

我们的设备和耗材不直接服务于消费者,但很多企业都离不开我们,譬如现在医院大量使用的人工关节、肠镜,还有机场的检测仪、汽车座椅的手拉杆等,都需要使用我们的设备进行抛光或者钝化处理。

正因为产品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合作,我们还将业务拓展到了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地。目前,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销售占比约为8:2。

就在放假后的第二天,公司还接到一个泰国订单。对方定了3台设备,但工厂备货只有2台,原想着2月1日复工生产后发货。但现在,这个订单什么时候能发,我心里完全没底。

没底的原因在于,苏州市政府早在1月29日就下发了一个通知,不仅2月10日前坚决不能复工,还对企业的复工提出四方面要求。

首先是要求员工一定要逐一排查,且每天上报;其次是要求严格执行防控机制,制度上墙,电子档报送;再次是要求设施物资到位,必须按员工数配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消毒水、消洒用具以及洗手液;最后是要求内部管理要到位,且每日必须专人监测、专人上报。

其他要求都还好办,非常时期,我们也都能理解,但是单口罩这一条规定就能急死人,有钱也买不到。后来,我不得不花高价在黑市上买了200个口罩,准备复工之用。而据我所知,一些小企业就被卡在了口罩这一关。

我们公司生产的设备,一共有三百多个零件,平时,这些零件都分包给下游工厂进行加工,这可以大大节约我的人力成本。但现在,只要这些工厂中有一个达不到复工要求,就会影响整个设备的生产进度。

除了生产端,物流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各地都采取了非常措施,不允许外地车辆进入本地,这就给跨省运输带来不小的麻烦,我无法预估物流会卡在哪个环节。


对于制造业来讲,疫情带来的订单延期履约,这种影响虽然不会像餐饮业那样,成为迫在眉睫的生死问题,但它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我们这一行,账期本来就长,通常在3个月左右。有时候,遇到一些强势的大企业,在3个月的账期之外,还会有一部分货款以6个月的承兑汇票支付。企业要是急用钱,想提前贴现,就只能去黑市打折兑付。

现金流,对于任何企业都是生命线。

当我意识到复工的时间不可控之后,我开始认真地思考生命线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任何收入,现金流可以撑多久。

幸好我是个谨慎的人,对于企业的扩张也持保守态度。对此,不少朋友曾调侃我胸无大志。但这次,胸无大志或许可以救企业一命。

我一直认为,无论哪个企业,最大的经营风险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自身经营成本的高昂。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这将成为企业的催命符。

所以,我对企业的要求是经营成本可控。目前,我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以平均2万元/人/月的支出来算,固定支出在10万元左右。2019年,我购买了一个厂房,所有租金支出变成了房贷支出,每个月约在2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月我的硬性支出是12万元。

不是没想过暂时裁员渡过难关,毕竟非常时期,能节约一点就可以多撑一段时间。但一想到这几个员工一直兢兢业业地跟着我,跟着公司成长,我于心不忍。

目前来看,2020全年的生产、销售计划已受到不小的影响。如果工厂能在2月底之后慢慢恢复生产,我乐观估计可以撑8个月。


最近各地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

2月2号,苏州也出台了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这也是全国首个地方政府层面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的政策文件。

文件要求,一是保证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二是要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10%;三是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四是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

不过因为我们企业规模较小,有些政策用不上。要想化解当前的危机,我认为更多地需要从企业的内功入手。我相信,每一次的“危”都是与“机”并行的。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理解“危”和“机”,主要在于我们的产品很特殊,需要不断地迭代,以满足行业的需求。高精度、高性能、高性价比以及快速的迭代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厂关了,工人走了,订单停了,这些都是个人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利用这段时间做了两件事:一是好好地陪伴家人,作为企业主,一年中,我至少有360天是在工厂的;二是专心对产品进行迭代研发,以便工厂复工后,立即可以开展新设备的性能测试工作。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危”和“机”,我认为这次疫情,对企业是一次考验,优秀的企业一定可以活下来,迎来订单的爆发式增长,从而收获长期坚持价值竞争的红利。

我相信自己的企业是其中的一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下一篇 :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条评论)
验证码: